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篇
在日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材料了吧,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,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。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,欢迎大家分享。
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XX,女,51岁,小学文化程度,系XX镇庙沟村四组人,家中现有五口人,耕地面积5.6亩。XX是一名山沟沟里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,她三十年如一日,无微不至照顾两位老人,不离不弃。她孝敬老人,善待他人,教子有方的事迹在全村传为佳话,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。20xx年3月被评为XX镇第四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。
长期以来公公、婆婆患病无劳动能力,特别是公公患有重病。丈夫前三年患肾癌,女儿上技校,一家全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。经济困难,生活拮据,沉重的家庭担子全压在桂花一个人身上。由于经济压力太大无法给婆婆治病,老人于20xx年病故,后丈夫患肾癌医治无效于去年病故。为给婆婆、丈夫治病,供孩子上学,给儿子结婚还贷,前后借贷达20余万元。眼下还有患重病、卧床不起的公公需要人照顾。短短三年,失去两位亲人,特别是丈夫的离去,经济困难的压力,使五十出头的XX苍老了许多。XX面对现实,不仅没有被困难打倒,而且信念更加坚定了。
三十多年来,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说说:“桂花在宝生(丈夫)家没有过一天舒坦的日子,成天伺候老人、伺候病人,站锅头,奔地头,既干家务,又干农活,实在太累了。”但XX却不这么认为,她说:“干家务、干农活、伺候老人都是一个家庭主妇的本份职责,天经地义。”好一个贤妻良母,这是她受娘家家风家训的熏陶,在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中模范践行家庭美德的结果。她在婆婆患病期间悉心照料,婆婆病重卧床不起,生活不能自理的两年中,为其换洗衣服、被褥,喂饭喂药,接屎倒尿,拆洗被褥,忙前忙后。特别是数九寒天在冰冷的小河中为婆婆洗脏衣服,脸冻红了,手冻僵了,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。邻居看不下去劝她说:“你在屋里热点水洗么,何必受这么罪”。她却说:“衣服太脏了,河里面好洗,给老人洗干净穿上也舒服。”儿媳对婆婆的照料和孝顺,婆婆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经常心疼地劝媳妇说:“不要这样管我了,让我早点离开人世,免得你受这么大的苦、遭这么大的罪。”XX却说:“娘,你不要这样说,伺候你是我的本分,谁都要老哩,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。我们做儿女的,当媳妇的都要到这个路上去的,您就不操心这些了,安心养病吧。”在以后的日子里,婆婆常对来看望她的亲戚邻居说:“桂花虽是媳妇,比亲生女儿还好哩,要不是桂花的伺候,我怕是早就不在了……”亲戚邻居对桂花孝顺老人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也都赞不绝口。
祸不单行,20xx年2月婆婆病逝后,丈夫身体感觉不舒服,经查为肾癌晚期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对XX来说雪上加霜。三年来,她为给丈夫治病东奔西走,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,忙的喘不过气来。为了让丈夫安心养病,她强忍着泪,对丈夫说:“你啥心都不要操了,安心养病,家里的活由我来干。”XX为了这个家默默地承受了一个女人不应该承受的这一切。为了给丈夫治病,前后借款多达12万元,即使是这样,丈夫还是被病魔带走了。丈夫临终前含泪说:“桂花,我这一生没有给你幸福,我对不住你。以后的日子,困难再大,想尽办法给儿子把媳妇娶了,婚事一定要办好,不要让人家笑话。我不能为父亲养老送终,拜托你一定要照顾好老人。”桂花强忍着泪说:“儿子的事我一定会办好,父亲我会照顾好的,家里的事我会竭尽全力的。”
丈夫去世后,XX又忙碌着操持儿子的婚事,她向亲朋好友借了5万元,在今年2月为儿子操办了婚事,完成了丈夫的遗愿。儿子婚后三天,她把儿子、儿媳、女儿叫到身边叮嘱:“家里为了给你婆、你爸治病,加之你的婚礼先后借了20万元,我还要照顾你爷,不能出去打工挣钱。但是你们要记住,借的钱一定要还,你们省吃俭用也要将人家的钱还上。做人要有良心,要学会感恩。”儿子、儿媳、女儿三人听了默默地点头答应,不久就走上了打工的路途。
桂花面临一件件、一桩桩的磨难,头发白了,身体消瘦了,脸上的皱纹多了,但仍很乐观,憔悴中显现坚毅。别人都说:“若是别人,身体早垮了。”而桂花却说:“办法总比困难多,一切都要面对现实,愁眉苦脸是一生,说说笑笑、开开心心也是一生。”
XX就是这样一个人,对老人孝顺,对亲人亲密,对孩子严谨,对人生乐观,对生活充满向往,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现年35岁,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(以下简称xx集团),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。1997年,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。作为普通工人,他俩收入微薄,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。20xx年7月儿子出生,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。虽经济不算宽裕,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,将公婆从农村接来,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。
天有不测风云,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,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,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、莫测与无奈。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,本养育了一双儿女,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。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,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,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,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。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的现实,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,公婆相继病倒。
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,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——老的病,小的弱,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,困难可想而知!她感觉天都要塌了,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。她想到了死!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。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,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,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,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,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?不,不能啊!意识到:自己决不能垮!丈夫不在了,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,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,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,命运既然这样安排,她只能坦然面对,坚强地挺下去。
擦干了眼泪的,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,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:“爸、妈,佰均和姐都走了,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,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。”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,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,两位老人放下心来。一家人住在一起后,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,饭桌上的肉、好吃的菜,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。八年来,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,但和睦谦让的他们,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。
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,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,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。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,老人发烧病得不轻,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,背起老人来到楼下,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,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。没有因为难而放弃,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,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 ……此处隐藏19047个字……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,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,让孩子感受到爱,身心健康地成长,她不管有多苦、有多累,从来不争嘴吵架,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,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。
高富珍让全家人统一教育思想,不娇纵、溺爱孩子,既教孩子学知识,又教他学做人,要创造一个温馨、和谐、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,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。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、尊敬长辈,对人有礼貌,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;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;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、引导,使他学会辨明是非,改正缺点。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,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、擦家俱等家务事,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。
夫妻和睦
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,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、相互支持,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。他们一直以来相亲、相敬、相爱,真诚相处,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。常言道:“顺者为孝”,老人上了岁数,话多唠叨是经常的,每当这个时候,她就对丈夫说,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,尊敬
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。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,但婆婆绝无恶意,我们要耐心听,等听完再作解释,这样就会化解误会。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,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。
家庭和谐
在高富珍家中,老人、夫妻、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,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。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,夫妻和睦、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,全家人互相尊重,互敬互爱。晚辈对长辈尊敬、孝顺,长辈对晚辈爱护,婆媳之间、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,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。
作为儿媳,他尊敬老人,关心老人,孝顺老人,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,是出了名的好儿媳;作为妻子,他关爱丈夫,与丈夫互相关心、互相扶持,夫妻感情融洽,从不为小事争吵;作为目前,她以身作则,注重对孩子的教育。
群众颂扬
作为媳妇,她克尽孝道,对老人嘘寒问暖,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,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;作为母亲,她慈爱但不溺爱,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,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;作为妻子,她是“贤内助”的最佳代言人,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,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,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,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。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,她做到以诚相待,对双方父母,都孝敬
有加,对兄妹的子女,她们均视如己出。在任何地方,都能做到尊老爱幼,她始终铭记着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她关心老人,关心弱势群体,积极帮助困难户、贫困户和残疾人。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,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,关怀备至,她能够善待乡邻,帮助他们排扰解难,邻里关系亲如弟兄,情同手足,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。
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,男,汉族,1979年5月生,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高中文凭,现任**村村委委员。俗话说:“家和万事兴”。家庭是社会的基石,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,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。家庭和谐,既是一种生活目标,更是一种生活境界。恩爱和睦、幸福美满的家庭,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,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。和谐社会不能没有“孝”字,作为一个社会公民,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,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。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,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。
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,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、为人夫、为人父的职责义务,孝敬父母,让他们安度晚年,呵护妻子,与之白头到老,精心养育子女,言传身教,促进他们健康成长;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,多关心、体贴妻子,尊重老人,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、吸引力,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。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。他吃苦耐劳,任劳任怨,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。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,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,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。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,说他是孝敬老人、关爱家庭、团结邻里的好楷模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老人对他更加信任,以他为主心骨,不管家里的大事、小事、人情、客往,都愿意让他操持,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。
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,每逢下大雨,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,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,但迫于经济困难,他便在天晴时,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,疏通水道,确保房子安全,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。下大雨的时候,即使是大半夜,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,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,让老人受到伤害。
**年5.12地震发生时,他正在家里做饭,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,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,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,在跑到安全的地方,等到地震过去后,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,在确认安全后,方才松了一口气;尽管大震过去了,但小震却不断,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,一旦发现有异常,便立刻转移老人。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,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,人也更加消瘦了。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,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,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,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,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,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。
不但孝敬老人,还和睦邻里,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,他都会主动去帮忙。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,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,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。
婚后,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,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。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,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,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。他做在先、吃在后,收拾完碗筷,顾不得休息,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。
30多年来,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、摆在第一位。一定要让老人吃好、穿暖。有人说,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,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,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,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。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,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,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,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。
有一次,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,他急忙找人、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。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,二话没说,拿出所有积蓄,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,及时为老人看病。住院期间,跑上跑下交钱拿药,端屎端尿,嘘寒问暖,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。半个多月过去了,经过精心照料,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,也能自己走路了,全家人特别高兴。
常说:“谁都有父母,谁都有老的那一天,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,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,好好孝敬老人,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。”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。他经常说:他觉得:孝敬老人,照顾妻子,让全家人幸福,他自己才幸福快乐。
这位普通的农民,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、亲情和真情,他爱老人、爱妻子。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,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、多少汗水,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、善良、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,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,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,充满了幸福。
文档为doc格式